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公共关系

11.13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污染事故

2019-04-22 11:47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特别重大人身伤亡或者巨大经济损失以及性质特别严重、产生重大影响的事故。在现阶段,我国这类事故主要集中表现为大型矿难、重大火灾、危险品爆炸、重大食品安全事件、重大污染事故和重大交通事故等。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设定的标准,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为重大事故,10人以上特大事故,30人以上为特别重大事故。

  重大事故所引发的危机往往会导致利益和价值链条的瞬间崩裂,不稳定因素的迅速突起,对国家和社会构成巨大的冲击力。一旦处理失当,危害是深刻和长远的。

  人为过错往往是点燃此类危机的导火索,而其背后的管理缺失则是危机爆发的充分条件和深层原因,因此重大事故危机的管理除对受害者的救援和赔偿外,对管理制度的完善和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理也至关重要。

  一次爆炸,两条河流,两个城市,两个省,两个国家共同开展了一次公众利益的救赎。

  2005年11月13日下午,位于吉林省吉林市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引起化工原料火灾。经过吉林市各界20多个小时的扑救和救援,事故并没有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但由于吉化事后的污水处理存在先天缺陷,巨大的“水污染团”向松花江下游流去,最终将汇入黑龙江。黑龙江省政府及哈尔滨市政府面对这样一次重大的污染事件,全方位的展开了一次公众利益的救赎行动,保住了公众的利益,践行了执政为民的己任。

  然而污染不仅影响了黑龙江,随着污染水团流向松花江的下游——黑龙江,这次污染更成为了一次国际事件,因为隔江相望的是俄罗斯的数座城市,这一次要中国政府进行国家利益的救赎了。

图1:11.13吉林石化双苯厂爆炸、污染事故流程图

[案例回放]

  第一幕 梦魇江城

  一、江城巨响

  吉林市,一个坐落在松花江畔,中国唯一的与省同名的美丽城市,在2005年11月13日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一次化工厂爆炸事故,改变了吉林市很多人的生活,也改变了另外几个城市的生活方式,更改变了两个省乃至两个国家面对共同危机时的合作方式。

  11月13日13点30分,家住吉林市龙潭区在吉化工作了30年的退休工人林师傅正在午睡,突然紧随而来的两声巨响将他惊醒,随后山崩地裂般的震动使他顷刻清醒了。“什么情况?不会是……”2001年10月8日和2004年12月30日也是这样的声音和震动让大家心有余悸,上次是双苯厂苯酚车间和102厂爆炸,这次会是……

  这是位于龙潭区徐州路的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101厂)新苯胺装置发生爆炸。13时38分,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接到火警,消防官兵迅速赶到,此时吉化公司自己的消防支队已经开始了抢险搜救的工作。

  林师傅察看了一下家里受损的情况,他的住处距离双苯厂有1000米,爆炸的震波却将他家面对爆炸方向的窗玻璃震碎了,庆幸的是他当时正在别的房间午睡,家中的损失不大。

图2:百米以内居民楼的玻璃都被震碎(新华网)

  二、烈火丹心

  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是“一五”期间成立的国有老厂。该项目总投资上亿元,拥有年产13.65万吨苯胺的生产能力,是国内最大的苯胺生产基地。2003年3月年产7万吨苯胺装置的二期工程启动。三年来,运行一直正常,而一个月以前刚刚经过了大检修。苯胺车间由办公厂房、苯胺车间、氢压机房和55号储罐区组成。55号储罐区有13个总储量达2818立方米的苯胺、对二甲苯成品罐,两个400立方米的氢气罐。13时20分,硝基苯精致T-102塔在精馏提纯时,塔循环管处堵塞,循环不畅,当班徐姓班长奉命排除故障。

  13时37分

  突然两声巨响,T-102塔燃起大火,一个1500立方米、两个2000立方米苯罐爆炸、起火,燃烧面积瞬间达到900平方米,火势顺着风向,向邻近罐扑去。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立即报废,6名在场工作人员当即失踪。

  13时45分

  爆炸厂区附近几百米内所有的玻璃全部被震碎,消防官兵进入现场。火势非常猛烈,不但上空弥漫着有毒气体,燃烧的装置也随时可能再次爆炸,形势十分危急。爆炸发生后不到10分钟,全市各路段巡警巡逻车全部汇集到101厂周边,把住清源桥、江北大桥、龙潭桥等几个交通要道。

图3:消防车赶到爆炸现场。(新华社)

  14时10分

  见到爆炸的黑烟,很多市民跑来看热闹,里面的人往外跑,外面的人向里拥。直到巡警拉起警戒线,现场才被控制住。巡警们一方面向警戒线外疏散围观群众和居民,一方面在哈龙桥南侧进行调流和封闭,在清源大桥北侧进行分流,同时配合民警,严防非特种车辆及无关人员进入现场及危险地带。在清源大桥南侧桥头,紧急撤离的市民正在民警的指挥下,或戴口罩、或用湿布掩鼻、或头裹塑料袋,从桥北侧向南侧有秩序地转移。刚把千余群众压到安全地带,巡警和市民们就感觉到“天黑了”,地皮下陷,回头一看,刚才所处的位置已被气浪、浓烟吞没,一股褐色“蘑菇云”升起。

图4:101厂再次发生爆炸时冒出黄烟(新华网)

  14时40分

  巨大的爆炸声再次响起,一阵刺鼻味过后,一股黄烟从黑烟底部升起,黄褐色的蘑菇云冲得更高,渐渐融入黑烟里。爆炸引起的地面晃动险些令在场的人们摔倒,黄烟卷起的尘土落了他们一身。厂区周围的大树禁不住震荡波,粗壮的树枝被纷纷折断;爆炸的冲击波更将1米多长的铁片带飞数百米。

  林师傅此时正在通过收音机和电视了解爆炸现场的消息,电台正在征询自救知识。有十几个医生、科研人员打进电话,提示市民用湿毛巾捂住鼻子,迅速撤离;由于苯比空气重,撤离时,要把孩子抱在肩头上。与此同时,吉林市电视台生活频道频繁打出下风口市民紧急撤离的字幕。林师傅通过已经破损的窗户观察着不远处持续升起的浓烟,黑色的浓烟中不时有褐色或黄色的烟雾升腾起来,随之隆隆的爆炸便远远的传来。

图5:松花江江北的化工区浓烟滚滚。(国新图库)

  14时50分

  更剧烈的爆炸声再次响起,一股橙红色的“蘑菇云”升起。警戒区内留守的消防车辆被气浪推出数米,车窗尽碎。空气中浓重的化学品气味让人无法呼吸。附近及104厂一些留守工人开始撤离,爆炸现场附近一公里范围内已被警察部门圈出警戒区域。

  15时

  第6次爆炸响起,此时火场附近的滚滚烟尘已让人难以睁眼。所有人员撤离到1500米以外。消防指挥人员和化工专家以及熟悉双苯厂技术人员紧急绘制爆炸现场地形图,分析、确定扑救方案。同时环保部门和吉化的工作人员对周围的空气、水、土等进行实时监测。带着空气呼吸器的消防官兵不停地向未爆炸的设备喷洒冷水,以求降低温度,避免再次爆炸。由于现场情况复杂,官兵们接到命令,除留下少许官兵坚守外,其余人员暂时撤出了危险区域。此时风向为东南方向,即吹向龙潭山方向,这里的居民随即转移。

  15时50分

  林师傅发现火场浓烟飘向突然发生了改变,风向由东南转向了自己所处的偏西方向,他意识到浓烟会飘向自己所在的小区,赶紧找到湿毛巾,捂着口鼻跑出家门,向松花江南岸撤去。

  半路一辆出租车突然停在林师傅面前,司机示意他上车,路上他们又搭载了3个正在疏散的老人。原来很多出租车司机得知爆炸自发的来到这里参加救援,免费搭载疏散的市民退出爆炸污染区。

  爆炸的浓烟随风飘向偏西方向的吉林化工学院。学院立即组织学生向江南方向转移,北华大学、东北电力学院等校领导闻讯后,立即做出安排,准备好宿舍迎接兄弟院校的学生。这次爆炸中吉化工业区附近有三万多居民被疏散。

  16时许

  根据双苯厂统计情况,发现有6名职工失踪。大批消防官兵分成6个组进入爆炸车间,开始搜救。

  17时许

  厂内还有其它化工原料,氢阀已经关闭,其它阀门尚未关闭。火势比较大,扑救人员无法进入着火中心。现场只能用泡沫处置。吉林市所有的泡沫消防车全部到现场,同时由长春调集大量泡沫车。

  20时30分

  政府有关人员介绍,周围气体污染没有超标;周边居民情绪稳定,中断的水、电等已经恢复。

图6: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爆炸现场(新华网)

  24时许

  爆炸事故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会上宣布:火势已经得到控制,与事故装置相连接的管线、装置已全部切断,并且完全隔离;2名重伤人员完成手术治疗,没有生命危险;6名下落不明人员还没有找到,正在全力搜寻。此次发布会后,还应时应事之需,及时召开多次新闻发布会。

  14日凌晨4时―5时之间

  现场搜寻人员找到1名失踪人员尸体。营救人员全力搜寻其余5名失踪人员,善后处理工作积极有序地进行。

  9时许

  指挥部宣布,现场有几处管线出现少量气体泄漏现象,并且尚未燃尽,消防官兵及时控制燃烧点将气体燃尽。还不间断地用水枪对周围罐体进行冷却,以等待专家确定适当时机彻底熄灭明火。同时另一组消防官兵利用生命探测仪等设备搜救另5名失踪人员。但5名失踪人员生还的希望很小。

  15时许

  双苯厂附近的警戒解除。

  16时许

  现场共找寻到5具尸体,尚有一人下落不明。坚持奋战28小时的消防官兵开始陆续撤离现场,搜救仍在继续……

图7:双苯厂园内堆放着破损窗框和碎玻璃(课题组拍摄)

  11月15日晨,课题组成员赶到吉化爆炸现场,双苯厂附近的企业已恢复正常的生产,但各处厂房和办公楼都在安装新的窗户,双苯厂园内堆放着非常多的破损窗框和碎玻璃。

图8:失踪者家属与吉化保安对峙(课题组拍摄)

  在双苯厂的门口,课题组成员与最后撤离的媒体记者一同遇到了最后一名失踪人员的家属。爆炸已经结束40小时,厂方仍未通知家属该名失踪人员的情况,家属也无法进入双苯厂与厂领导见面,这使得失踪人员的家属非常激动,与双苯厂保安人员发生了对峙。

图9:爆炸后的厂区(11月15日课题组拍摄)

  半个月后,人们才获知,事故共造成8人死亡,除了现场的6名吉化员工,还有两名附近的路人被爆炸四散的物品击成重伤,不治身亡。事故造成新苯胺装置、1个硝基苯储罐、2个苯储罐报废,导致苯酚、老苯胺装置、苯酐装置、2、6-二乙基苯胺等四套装置停产。直到2005年12月底本报告结案,中国石油吉林石化公司仍未正式公布11·13爆炸损失总体情况。

  三、众志成城

  政府

  事故发生后,吉林省省委书记王云坤,省长王珉,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市委书记矫正中,吉林省省长助理、市长徐建一等吉林省、市领导于事故当日赶到吉林市指挥抢险。吉林省军区、安监局、公安厅、武警总队、消防总局等相关部门领导也都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协调指导救援工作。矫正中表示,下一步吉林市委、市政府将继续全力配合中石油开展好事故善后工作,一是全力进行最后一名失踪人员的搜救工作,二是不惜一切代价加大对伤者的医治力度,三是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生产情况的安全监察。

图10:吉林省委书记王云坤听取事故抢救情况汇报(新华网)

  爆炸发生后市消防支队官兵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实施扑救,第一次爆炸发生半小时后,吉林市所有的泡沫消防车全部到现场,同时由长春调集8台泡沫车,爆炸点周围几十米范围内,集结了87辆消防车、近400名消防员。水枪、水炮、泡沫从各个方向包围住各个火点。消防队在爆炸现场坚持奋战28小时,很多人都是从开始坚持到最后,指挥员根据灭火经验指挥消防员们在爆炸和爆炸之间四进三退,避免了一次次爆炸带给消防队员的危险,更避免了十多个有毒气罐的连环爆炸,保护了半个吉林市。

  13时50分爆炸不到半小时,抢险一线指挥部随即成立。交警对爆炸现场附近道路采取了临时交通管制措施;环保人员开始侦检火场区域有毒气体,及居民区空气状况;120急救中心车辆抵达现场;市区各主要医院都已作好救治准备。

  为避免中毒,处于工厂下风口的两个居民小区的居民和北华大学北校区、吉林化工学院部分学生共三万人被警方成功疏散。爆炸发生后,吉林市委、市政府动员全市的宾馆、旅店、商业企业接纳疏散居民。

  企业

  事故发生后,吉林石化公司领导迅速赶到现场,成立了事故处置领导小组,启动消防应急预案,切断各装置间物料供应,防止爆炸继续扩大。组成现场灭火、事故调查、生产恢复、后勤服务等小组分别开展工作。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在家主持工作的副总经理蒋洁敏接到报告后,立即提出三点要求:一要立即与吉林石化领导取得联系,了解事故和人员伤亡情况;二要全力控制火势,防止事故扩大,全面清理现场;三要全力组织抢救受伤人员。总经理陈耕指示,全力以赴组织抢险工作。主管安全工作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段文德、王宜林按照陈耕总经理的要求,连夜召开会议,部署抢险工作,同时指派股份公司安全总监带领有关人员迅速赶赴现场,协助开展抢险工作。

  14日凌晨1时,王宜林到达事故现场指导抢险工作,他要求吉林石化公司不惜一切代价,做细各项工作,全力救治伤员、搜寻失踪人员;继续做好周边环境的监测,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全力配合吉林省安全监督管理局,严肃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实事求是地向媒体披露事故有关情况;同时,要精心组织好东、西部装置的正常生产及中部装置的恢复生产工作,把事故损失降到最低,保持员工队伍稳定。对事故处理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并对吉林省委、省政府,吉林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深表感谢。

  为澄清社会上的一些传言和个别网络、媒体的不实报道,中石油、吉化公司联合吉林省市宣传部召开多次记者招待会,及时公布了爆炸事故的抢险进展和工作安排,使媒体报道保持了客观公正;同时联系了国内各大网站,对网上评论和新闻专题内容进行了监控,屏蔽了负面评论和不实报道,以避免不实消息对事故处理的影响。

图11:15日晨被删除的某著名网站的专题报道(网络映像)

  为解除市民疑虑,中石油吉林石化公司进行了大量宣传。

  公众

  在经历了2004年的中百商厦2·15大火之后,吉林市不仅建立了重大灾难事故处理预案,更对市民进行了认真地防灾减灾教育,使市民不用等政府指令,就都知道该如何应对突发事件,将事故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之内。

  爆炸发生后很多附近的市民戴上了自备的防毒设备,除了防毒面具还有不少人戴上了2003年非典时的超厚口罩。

图12:一名男子带着防毒面具撤离现场。(新华网)

  第二幕 水困冰城

  哈尔滨,满语:筛网的地方。千载悠悠,无数先民栖息在松花江畔,与水相生,与水相争。如今已经成为中国北方繁华重镇的哈尔滨,依然循着先民的足迹:城水相依。城市中央,抗洪纪念塔高高耸立,水滥之灾仍不时给这座城市带来伤痛。然而,这一次却是水荒困城。

  一、两个高官

  2005年12月3日,2005年的第一场雪,比以往时候来得更晚一些。课题组成员到达这座美丽的冰城,此时松花江已被冰封的结结实实,这一天当地各大报的主要新闻仍是“水”,但有一则新闻也被放在了各大报的头版。

  [链接]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因松花江污染事件引咎辞职

  12月2日新华网北京12月2日电(记者王敬中田素雷)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解振华因松花江环境污染事件提出辞职,国务院2日免去了他的局长职务,并任命周生贤为局长。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日发布的一份通报称,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国家环保总局作为国家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事件重视不够,对可能产生的严重后果估计不足,对这起事件造成的损失负有责任。为此,解振华向党中央、国务院申请辞去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职务,这一请求获得党中央、国务院批准。

  2005年12月7日节气大雪,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大雪刚刚下过,全国各大报的头版都出现了这样的一则新闻。

  [链接]中石油免去吉林石化爆炸事故主要负责人的职务

  中油网消息:在12月4日召开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会议上,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党组副书记、副总经理、股份有限公司总裁蒋洁敏通报了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情况。他说,经初步调查,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事故是一起重大责任事故,违章操作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事故发生后,又引发了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这次爆炸事故及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尤其是由于爆炸事故引发的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给松花江沿岸特别是大中城市人民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在国内造成很大的社会影响。同时,水污染事件还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造成了不良的国际影响,也损害了中国石油的整体形象。

  鉴于事故后果的严重性和目前的情况,经慎重研究,中国石油决定:免去在爆炸事故中负有主要领导责任的吉林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于力的职务,停职检查,接受国务院工作组和吉林省事故调查组的调查;任命原辽阳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兼党委书记沈殿成为吉林石化分公司总经理、党委书记;并责成吉林石化分公司免去对事故负有直接责任的双苯厂厂长申东明、苯胺二车间主任王芳的职务,接受事故调查。蒋洁敏肯定,于力同志在担任吉林石化分公司党政主要领导3年多的时间里,工作是努力的,扭转了亏损的局面,在改革发展稳定中做出了贡献,对爆炸事故的抢险处置总体比较得当,有效避免了人员伤亡和事故的扩大。

  中国石油集团要求各单位从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爆炸及造成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中汲取教训,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和环保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努力促进集团公司安全环保工作形势的明显好转。

  二、两个公告

  11月21日中午,中央电视台的新闻30分报道了一条“哈尔滨因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检修并停止供水4天”的新闻,这让看新闻的人们非常担心:一个三百多万人口的城市停水4天会变成什么样子。

  《关于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临时停水的公告》

  哈政发法字[2005]25号

  为了保证市区单位和居民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全面检修并临时停止供水,现将有关事宜公布如下:

  一、自2005年11月22日中午12时起,对市区市政供水管网设施进行检修并停止供水,检修并停水的时间约为4天(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请市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业户和居民以及供水经营单位做好生产、生活用水储备,保证正常生产、生活需要。

  二、自本通知发布之日起市区内的各洗浴、洗车行必须立即停止用水。

  三、市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应当加强市场监督和治安管理,维护市场和社会秩序。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21日

  几小时后,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又发布一则停水公告,公告内容发生了令人震惊的变化: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市区市政供水管网临时停水的公告》

  哈政发法字[2005]26号

  2005年11月13日,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胺苯车间发生爆炸事故。据环保部门监测,目前松花江哈尔滨城区段水体未发现异常,但预测近期有可能受到上游来水的污染。为确保市区内人民群众和机关、企事业单位用水安全,市人民政府决定市区供水管网临时停止供水。现将有关事宜公告如下:

  一、自2005年11月22日20时左右,市区市政供水管网将临时停止供水,停水时间约为4天(具体停止供水和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请市区内的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个体业户和居民以及供水经营单位做好生产、生活用水储备,保证正常生产、生活需要。

  二、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市区内的各洗浴、洗车行业必须立即停止用水。

  三、市工商、物价、公安等部门要加强市场监督和治安管理,维护市场和社会秩序。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21日

  紧接的第三个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正式停止市区自来水供水的公告》

  哈政法字[2005]27号

  根据省环保局监测报告,中石油吉化公司双苯厂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水体污染。为了确保我市生产、生活用水安全,市政府决定于11月23日零时起,关闭松花江哈尔滨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区供水,具体恢复供水时间另行公告。望市区内广大市民群众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给予谅解。

  特此公告。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2005年11月22日

  三、两个恐慌

  2005年11月20日中午开始,在社会上和网络中一直有哈尔滨市近期将发生地震的传言。此说法被广大市民竞相传播,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很多人开始疯狂采购,社会秩序有失去控制的倾向。21日,黑龙江省地震局新闻发言人就地震的有关问题接受采访时表示,哈尔滨市发生五级以上地震几率不大。正当人们半信半疑时,停水通告发布了。

  2005年11月21日下午,在第二个停水公告未公布前,哈尔滨市市民中突然出现大规模的关于停水的各种传言,人们动用手机、电话、短信等一切方式相互告知,传言瞬间传遍了城市的每个角落,整个哈尔滨市被一种恐慌的情绪所笼罩。大部分市民涌入超市,争抢瓶装水、袋装鲜奶。市面上的纯净水、矿泉水和包装鲜奶一度脱销,有人开始哄抬水价,一桶平时只卖1元的普通矿泉水被卖到15元,原本每桶8元的桶装水已经涨到了30元一桶。

图13:水商品货架被一抢而空(《中国日报》新闻图片网)

  四、两种声音

  哈政发法字[2005]26号公告证实了多数人的猜测:停水是因松花江水受吉化双苯厂爆炸污染而引起的,但此时吉化方面却传来了不同的声音。

  [链接]哈尔滨停水4天监测水质吉化否认爆炸污染水源

  第一财经日报11月22日(记者翟宇许金晶王婷婷)对于吉林石化爆炸污染松花江水源的说法,吉林省委宣传部表示目前还没有听说这个情况。吉林市市委宣传处一位人士更是表示,由于哈尔滨处于松花江下游,哈尔滨多年来一直抓住水指标的问题,作水污染的文章,这次停水是否因为吉林石化爆炸所导致还不好说。他告诉记者,自11月14日下午开始,吉林市松花江江北在恢复供水后一直保持正常。

  吉林石化方面人士强调,爆炸产生的是二氧化碳和水,绝对不会污染到水源,而吉林石化也有自己的污水处理厂,不合格的污水是不会排放到松花江的。

  11月23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大庆石油管理局局长曾玉康专程前往黑龙江,代表中石油向黑龙江道歉。曾玉康说,他是受中石油党组和陈耕总经理的委托,代表中石油集团公司对其所属企业对松花江水体造成污染,给沿江市县群众生产生活带来的不便,给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带来的影响深表歉意。他表示,中石油有责任有义务帮助黑龙江解决问题,解决困难。应黑龙江省政府的要求,大庆石油管理局钻井总公司钻井队来到哈尔滨市帮助在哈的大专院校、供水供热企业新打约100口深水井。

  11月24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介绍我国水污染防治等方面有关情况时明确指出:“事故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苯、苯胺和硝基苯等有机物。事故区域排出的污水主要通过吉化公司东10号线进入松花江;超标的污染物主要是硝基苯和苯,属于重大环境污染事件。这次污染事故负主要责任的是吉化公司双苯厂,这次污染事故的责任是非常明确的,应该由吉化公司双苯厂负责。根据环保部门监测结果,目前松花江吉林段水质已经于22日18时全面达到国家地表水标准。在黑龙江段,哈尔滨市取水口上游16公里的苏家屯断面,在24日凌晨3时硝基苯开始超标。24日中午12时,最新监测数据显示,硝基苯超标10.7倍,苯未超标。这个污水团长度约80公里,在目前江水流速下,完全通过哈尔滨市需要40小时左右。”

  [链接]温家宝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看望干部群众

  新华网哈尔滨11月26日电(记者李斌、徐宜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26日到哈尔滨,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了解群众生活用水供应情况。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胡锦涛总书记看望广大干部群众。

  下午4时,温家宝主持召开会议,听取黑龙江省及有关部门的汇报,并作了重要讲话。温家宝对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为居民饮水安全所做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指出,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必须对人民高度负责,对人民的健康、安全负责。沿江地方各级政府和国家有关部门对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一定要高度重视,周密细致地做好工作。他提出七点要求:第一,严密监测水污染情况。国家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污染防控的指导,地方要沿江跟踪污水流过的城市、乡村,逐段检测水质情况,及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第二,采取各种措施,保证群众饮水需要和水质安全。要调集各方面力量、设备和物资,抓紧打井、调水。水厂要加强防污,做好停水期间供水和储水工作。保证居民特别是学校、医院用水,保证供热用水。我们决不能让一个人喝不上水,也决不能让一个人饮用污水。第三,切实做好水污染的善后工作。对污水流过的地方要进行环境质量评估,采取措施彻底清除污染物,不留隐患。要及早研究解决水体污染可能对江水造成的影响,研究治污的根本之策。第四,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易燃、易爆和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第五,要认真调查事故原因,严肃处理,追究责任。第六,加强与俄罗斯的联系,以友好、负责的态度,及时通报监测信息,加强合作。第七,加强宣传引导。要向群众说明事实真相和政府采取的措施,做好思想工作。要加强对饮用水及相关产品的市场价格监管,防止哄抬物价,维护正常的生产和生活秩序。

图14:温家宝在松花江边察看松花江水体污染情况(新华网)

  11月29日,国务院工作组副组长、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在听取了黑龙江省关于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应对处置情况的工作汇报后,建议两个月内不要食用松花江鱼类。他表示环保总局将成立专家工作组,尽快完成水污染环境影响评估,并提出生态修复计划。

  12月6日,中石油吉林石化分公司双苯厂“11·13”爆炸事故及重大水污染事件国务院调查组正式在北京成立。国务院调查组组长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副组长由来自安监总局、监察部、国资委、环保总局、中华全国总工会、吉林省人民政府和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的七位副部级官员组成。国务院调查组下设技术组、管理组和综合组三个组,最高人民检察院也派员参加。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在回答记者采访时说:“要以向人民负责的精神,查明中石油吉林石化爆炸事故及重大水污染事件的原因,严肃追究责任。要查明爆炸事故的原因、经过、性质;查明引发松花江水体污染事件的原因、经过、处置情况,分析判断损失和影响;查清爆炸事故和重大水污染事件以及处置的责任,提出相关责任人员和单位的处理、处罚建议,构成犯罪的要移交司法机关;提出防止类似爆炸事故、污染事件再次发生而应采取的措施和建议。任何对事故的隐瞒和对调查的消极态度,都是对社会公众的欺骗,都是对法律尊严和政府权威的漠视。原因要水落石出,不能不了了之。教训要刻骨铭心,不能轻描淡写。处理要切肤之痛,不是罚款就完事的。整改要举一反三,各类化工厂、中央企业都要吸取教训。”

  五、两位省长

  11月23日,吉林省副省长、吉林市委书记矫正中一行赶赴正在同松花江水污染作战的黑龙江省,在会见黑龙江省领导时就此事件表示了慰问和歉意。

  矫正中代表吉林省委、省政府对“吉化11·13事件”给哈尔滨市民带来的饮水安全问题表示慰问和深深的歉意。他详细地向黑龙江省有关人员介绍了“吉化11·13事件”的详细情况和吉林市在爆炸后采取的具体措施。他表示,吉林市位于松花江上游,与哈尔滨共饮一江水,维护松花江水质、保护水源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面对全城停水,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政府进行了一系列部署。针对市民对再度供水是否能保证安全的疑问,省长张左己说,这一点请大家相信,政府一定会对百姓负责的,“4天之后,第一口水我先喝”。

图15: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将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的第一杯水一饮而尽(新华网)

  11月27日18时,在哈尔滨市民家中,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从容地举起了水杯,将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的第一杯水一饮而尽,以“兑现”4天前“第一口水我先喝”的承诺。

  六、各方救赎

  政府

  本次苯类污染松花江水污染带长达80公里,通过哈尔滨江段耗时40多小时。

  对于90%以上用水依赖松花江的哈尔滨市,水源被污染对城市的生活和生产秩序影响巨大,而作为第二水源地的磨盘山水库引水工程要在2006年完成,解决300多万人的生活饮水成为了这次事件中政府的首要工作。

  对于停水,政府通过传媒即时发布信息,各职能部门也迅速开展工作:环境监测等相关部门继续提高水质检测频率,以半小时为周期进行污染物检测,同时与上游各监测点随时保持联系,准确掌握污染浓度、污染带长、污染物含量,以及污染带到境离境时间等重要数据的变动情况,为规避污染、清除污染、恢复取水提供科学依据。密切监测水质,及时掌握动态。

  11月21日,黑龙江省物价局、哈尔滨市物价局下达了《关于严格控制哈尔滨市饮用水及相关商品价格的紧急通知》,并将该通知下达哈尔滨市各商服网点,责令各商服网点将通知张贴于各商场显著位置,接受群众监督。另外,哈尔滨市物价局根据《中国人民共和国价格法》、《黑龙江省制止不正当价格行为和牟取暴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哈尔滨市应对价格异常波动工作预案。当晚,紧急调水方案出台。

  《黑龙江省物价局哈尔滨市物价局关于严格控制哈尔滨市饮用水及相关商品价格的紧急通知》

  哈尔滨市各有关单位:

  11月21日,哈尔滨市市场饮用水及相关商品价格出现异常波动,根据省政府领导指示,为进一步加强市场价格监控,保证市民正常饮用水及相关商品的价格稳定,现紧急通知如下:

  一、省政府及哈尔滨市政府已采取有力措施,保证哈尔滨市饮用水及相关商品的供应,绝不会脱销断档。

  二、哈尔滨市所有商服网点销售的饮用水及相关商品价格,必须以11月20日价格水平为准,不得随意涨价。

  三、对借机涨价、哄抬物价等价格违法行为,一经发现,按有关法律从严查处。

  四、省物价局及哈尔滨市各级物价局将密切监控市场价格动态,并受理群众举报投诉。

  省物价局举报投诉电话:82612358

  哈尔滨市物价局举报投诉电话:12358

  2005年11月22日

  11月22日,黑龙江省卫生厅出台了《黑龙江省卫生厅关于市政供水停水期间水质安全保障应急工作方案》,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供水停水期间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监测工作的领导,每天上、下午分别向当地政府和上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饮用水监测结果,水传染性疾病实行零报告制度。另一方面,哈尔滨市工商局紧急组织工作人员对哈尔滨市饮用水市场进行全面检查,规范管理饮用水市场经营秩序,以确保哈尔滨市民用水安全。哈尔滨市南岗公安分局也发布通告,在临时停水期间将严打不法行为。

  省市领导人也纷纷体察民情:11月22日,黑龙江省长张左己来到哈尔滨沃尔玛超市、家乐福超市视察居民用水保障情况。副省长刘海生召集在哈中直大型企业、哈尔滨重点企业研究部署缺水期间企业的生产生活安全问题。副省长王利民与哈尔滨市商务、经贸、物价、食品、药品、卫生、公安等十个部门的负责人检查了哈尔滨市居民饮水用水等供应情况。省委常委、哈尔滨市委书记杜宇新来到供热、医院、社区和市民中间,检查和了解生产生活供水、用水和储水等情况。哈尔滨市委副书记、市长石忠信前往哈供排水集团制水三厂检查工作。

  11月22日早8时,哈尔滨市已从牡丹江、佳木斯、绥化、大庆、齐齐哈尔、鸡西、五常等市共调入瓶装水、桶装水550吨,全天饮用水到货量达到1500吨以上。各区通过超市、便利店等商场向市场供应,保证居民饮用水需求。在政府的领导下,在哈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基本做到了三保证: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保证供热用水、保证弱势群体用水。

图16:外地水紧急送抵哈市(《生活报》)

  为保证市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社会秩序,黑龙江省政府迅速成立了应对松花江水污染工作领导小组。省政府组织省直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落实水源、运力和分配等事宜。省内外城市援助的饮用水陆续运抵哈尔滨市。沈阳市主动给哈尔滨市调运10列火车饮用水;大庆、绥化、牡丹江、齐齐哈尔等省内城市也全力向哈尔滨市供水。

  省政府决定拿出1000万元省长预备金,相关市、县也紧急安排资金,用于应对这次突发事件。哈尔滨市也及时成立了指挥中心,并拨款500万元用于在全市各区设置供水点。省市两级启动了应急预案,对搞好城市供水、供热、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等工作进行了统筹安排。

  为了在停水的四天后确保向哈尔滨提供达标的水,各水厂需将原有的砂滤池进行改型,改为碳砂组合滤池,这需要1400吨活性炭,但当时存在700吨的缺口。新华社的一条《哈尔滨急需700吨活性炭用于净水》的快讯迅速在全国各地媒体传播开来,河北、山西两地第一时间和哈尔滨市落实了活性炭供应。国家发改委对哈尔滨市恢复供水调运活性炭工作非常重视,连夜组织货源,交通部、铁道部大力支持,建立公路、铁路绿色通道,确保以最快速度运抵哈尔滨。武警黑龙江总队和空军某部派出1000余名官兵帮助各水厂进行了滤池改造,每个官兵平均背负了1000多公斤的过滤原料,人民子弟兵的努力保障了市民喝上清洁的水。

  为防止水污染影响市民健康,黑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哈尔滨市内的备用水源井进行了污染指标检测,如符合有关用水标准,将启动备用井的水源;组织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第二临床医院和省医院等15家医院,建立起了医疗救助网络,并公布电话,随时接受群众咨询。

  哈尔滨市封停了1933家洗浴场所、570家洗车行和1800多家美容院等用水大户;充分利用现有918眼地下水井,开辟补充水源;重点保证居民基本生活用水和供热用水,保证机关、学校、医院、部队等重点单位用水;市政府拨款100万元,保证弱势群体,尤其是城市低保对象、鳏寡孤独和残疾人用水。同时,各级物价、工商部门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法行为。从11月22日下午开始,全市多数大超市和商场饮用水结束了断货现象。

  由于停水期间学生在校餐饮、卫生无法保证,哈尔滨市决定,全市城区内中小学于11月23日下午开始停课,11月30日复课。哈尔滨市教育局要求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及各学校,在停课期间,充分利用网络、电话建立师生联络机制,教师轮流24小时在校值班,校领导待岗。同时,执行每日报告制度,每天由学校向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工作动态,做到有事报告,无事报平安。复课后,学校将安排业余时间为学生补课。驻哈的数所大学在停水期间为避免供水不足导致餐具消毒不净,校食堂启用一次性餐具。

  11月24日,为防止吸入可能挥发至空气中的有害物质,黑龙江政府在污染水团可能流经的江段进行了人员疏散,数万人撤离了沿江的生活区。政府通过媒体警示沿江的居民污染期间不要在江边锻炼和活动,随着污染水团向下游流动,哈尔滨下游的几座城市也疏散了沿江的居民。

  恢复供水后,省卫生监督所专家提醒,供水单位会在水中加入大量消毒剂冲刷管网。浓度较高的氯制剂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不能立即用于饮用和洗漱,也尽量不要用于洗衣服,因为氯有腐蚀性,容易令深色衣服掉色。储存水48小时以内为安全水,超过48小时后不宜作饮用水。供水初期,洗碗尽量用热水,少用洗洁精,每天用热水蒸煮碗筷消毒一次。

  为保证哈尔滨市民的身体健康,哈尔滨市在恢复供水后实行饮用水红、黄、绿三级警示预报。

图17:11月28日4时的饮用水三级警示图

  图中红色:表示出厂水水头臭味、浊度较大,即不能使用也不能饮用,必须排掉。

  黄色:表示可以作为生活用水,但不能饮用。

  绿色:可以作为生活饮用水。

  公众

  很多哈尔滨的市民在获知停水公告后的第一反应是奔向超市,仅仅几小时,各大超市的纯净水、矿泉水、碳酸饮料、果汁饮料乃至各类方便食品便脱销了。在第二个和第三个停水公告出台后市民中的惶恐情绪开始下降,在市政府紧急调配饮用水满足供应后,市民的情绪恢复正常。

图19:市民在哈尔滨市一家大型超市采购饮料(新华网)

  11月22日,哈尔滨的市民开始用尽一切办法在家中储水,锅碗瓢盆全部出动,塑料瓶、塑料袋也都被用来储水,更有将自家洗衣机当作水缸来用的;媒体在储水和节水上大做文章,介绍各种储水和节水的方法。市民对停水已从恐慌变为一种苦中取乐的态度,超市中的各种饮用水价格已恢复至停水前20日的价格。

  随着中小学的停课,哈尔滨的火车站和机场迎来了超过五一和十一黄金周的出行客流,很多家长带着孩子出门避难。市内网吧爆满,停课在家的学生跑到网吧上网,一时间各大网站论坛哈尔滨的帖子暴增,让人们了解了哈尔滨停水的各个方面。

  四天的停水让哈尔滨人开始关注水的问题,从污染到珍惜再到节约,人们在心里对水资源有了新的认识,真正形成了节约用水的态度和习惯,这样看来,此次停水正是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12月1日,课题组成员到达哈尔滨,此时已恢复供水5天,人们的生活已恢复正常。在谈及此次停水时,人们最多提起的是政府的有效管理和对未来松花江可能遭遇污染的担忧。

  商家

  面对停水,各类企业有喜有忧,有的不动声色,有的积极应对,更有的将危机化为自己发展的机会。

  没有水的日子里,商家更要珍惜自己。商业服务行业受到的影响最大,很多赴哈的旅行团取消或延迟了行程,宾馆旅店门可罗雀;饭店上座率减少到不足平时的20%。有些规模较大的饭店从外地运水来维持经营,不少饭店贴出了自备水、深井水和磨盘山泉水的标语,有的饭店利用哈尔滨寒冷的气温将水冻成大冰棒来储备,有些小店干脆停业放假。直到恢复供水一周后,饭店的上座率才缓慢恢复到平时的70%-80%。

图20:哈尔滨一市民在用塑料袋蓄水(新华网)

  百威啤酒借停水迅速登陆哈尔滨。AB公司下属的百威啤酒及时从位于武汉的酿酒厂向哈尔滨派送35000箱380毫升装瓶装饮用水。同时大力宣传拥有绿色水源的新三星啤酒,在停水的第三天,策划了一出送水进医院的“生死时速”,被媒体大篇幅报道。

  哈啤集团节约出一部分啤酒酿造所用的地下深井水,协同香坊区政府在厂区门前开设指定供水站,免费向市民供应最优质的地下深井矿泉水。同时哈啤集团还派出了印有“哈啤”字样的两辆流动供水车,为街区的孤寡老人送水上门,并让人们知道哈啤是地下深井矿泉水酿造的。

  11月21日下午5点,浙江娃哈哈集团即得知哈尔滨将停水的消息,杭州销售总部立刻开紧急制订应急方案。方案除了动用哈尔滨10万箱库存饮用水之外,还紧急调用周边库存10万箱饮用水支援哈尔滨,另外在黑龙江分厂、吉林分厂3家、沈阳分厂和河北高碑店分厂等六家水厂开始加班生产20万箱饮用水,以解哈尔滨停水之虞。到停水第三天,24日中午,哈尔滨周边娃哈哈六个分厂赶制的20万箱饮用水全部到位。

  浙江农夫山泉总部从22日开始,要求长白山水厂所有的生产线都用来生产饮用水,以保证每天4万箱投向哈尔滨市场的供应量,来保证当地居民的饮用水供应量和价格平稳。

  经历过停水事件之后,浙江水在哈尔滨占据主流地位。此前的娃哈哈,在哈尔滨饮用水市场上的占有率不到20%,现在却远远超过了一半。据市场人士初步估算,就停水这几天来看,浙江水在哈尔滨占有的市场份额接近85%左右。

  七、雪后算账

  哈尔滨从11月22日开始停水,27日开始恢复供水,实际上停水5天。

  有专家认为此次水污染给哈尔滨造成的直接损失至少在15亿元以上。

  第一、生产损失粗测最低5亿元。2004年,哈尔滨市工业产值516.6亿元,生产天数是260天,保守估计是一半受到影响,实际上还不止一半。

  第二、餐饮业和旅店业损失粗测也是至少5亿元。2004年,哈尔滨市餐饮和旅店业收入大约是256.4亿元,每天也在1亿元左右。

  第三、机会成本部分损失也不低于5亿元。此外,此次因为停水造成的行政开支费用、平抑物价的费用以及其他开支,粗算也在6000万元左右。

  间接损失仅仅对旅游业的影响就达50亿元左右。哈尔滨市2004年国外旅游业的收入是3亿美元,国内旅游业的收入是225亿元,折合成人民币加起来是250亿元左右。哈尔滨旅游业大头在冰雪节,这部分收入在150亿元左右,最低按照三分之一来算,哈尔滨此次因为松花江污染造成的旅游业损失在50亿元左右。

  现在很多哈尔滨的商家和市民已开始了向吉化索赔的法律诉讼程序,一个漫长的善后处理序幕刚刚拉开……

  第三幕 中俄携手

  11月25日,爆炸发生后的第12天,中国政府向俄罗斯政府通报了松花江水污染的消息,并表示会充分考虑到下游国家的利益和关切。

  11月26日下午,外交部长李肇星约见了俄罗斯驻华大使拉佐夫,奉命向俄方通报中国吉林市吉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事故造成松花江水质污染的有关情况和中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李肇星代表中国政府对此次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给下游的俄罗斯人民可能带来的损害表示歉意。他说,中方十分理解并高度重视俄方关切。中方将认真负责地处理好这一事件,愿继续按时段随时向俄方通报有关信息、资料。李肇星表示,此次事故还在处理中。俄方如有需要,中方愿随时提供协助与合作,双方有关部门可就此保持密切联系。

  拉佐夫感谢中方的通报,并表示将尽快报告俄罗斯最高领导人。拉佐夫代表俄罗斯政府和人民对此次爆炸事故造成中方人员伤亡以及松花江下游地区水质严重污染表示同情和慰问。他说,俄罗斯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此灾害的影响表示关注。这一灾害是俄中两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双方应从战略协作的角度看待和处理这一事件,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灾害的后果。俄方对中方在这方面愿提供协助表示感谢。

  同日中国政府常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副代表张世纲约见联合国助理秘书长、环境署副执行主任卡卡海勒,通报了松花江水污染事件的有关情况。介绍了此次事件的发生经过,并向联合国环境署提供了关于污染物及污染程度的详细数据。张世纲说,中国政府承诺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将通过联合国环境署每天向国际社会通报事态的最新发展情况,以便国际社会和所有媒体能及时得到全面、准确的相关信息。

  11月28日上午,由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边区环境保护局局长巴尔秋克为首的生态环保考察组一行7人抵达哈尔滨,他们与中国同行一起关注并考察松花江水污染最新进展。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张力军当晚抵哈尔滨后立即会见了俄罗斯代表团,并向俄方赠送了一套快速监测苯类污染物的设备。双方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中俄界河黑龙江(俄方称阿穆尔河)造成的影响,及两国合作在界河开展水质监测等事宜进行了会谈。巴尔秋克对记者说,此行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并确认关于这次松花江水污染将造成的生态影响,学习中国同行在处理紧急情况下的经验”。

  11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国政府将采取切实措施,缓解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对俄罗斯可能造成的损害,不希望此次事件影响中俄关系。他说,中俄双方的共同愿望就是不断深化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两国政府都高度重视此次污染事件,不希望因此对双方关系造成损害。两国将继续努力,加强合作,尽可能地降低污染造成的危害。刘建超重申,为了中国和俄罗斯人民的安全,只要是中方能够做的,就一定会尽力去做,使松花江污染情况对俄罗斯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他说,此次吉化爆炸并导致松花江污染之后,中方一直在密切跟踪并从22日开始向俄方通报有关情况。自24日起,中方每天定时向俄方通报污染河流的监测结果。

  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同日说,俄方对同中国在松花江水污染问题上开展的相互协作表示满意。他说,中国方面表现出了诚意,愿意协助俄罗斯专家消除可能出现的污染后果,其中包括在中方的污染水域共同工作,以对局势做出评估。

  11月30日上午,时任中国国家环保总局局长的解振华表示,中国将根据11月29日专家组提出的松花江生态环境影响评估与修复方案,要求努力把污染控制在境内,尽一切可能把污染产生的损失和影响降到最低程度。他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事关沿江中俄两国人民的饮水安全,环保部门要以对人民负责、对邻国负责、对生态环境负责的态度,继续加强污染防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做好污染监测、防控和生态评估及修复工作。

  同日,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表示,中国政府在松花江发生重大污染后采取了必要和有效的措施,增强了当地人民抗击污染的信心。他指出,减少松花江污染的危害需要一整套措施,首先应告知沿岸居民污染情况并建议他们不要从江中取水,哈尔滨市做到了这一点。此外,中国环保总局还集中了各部门的知识和技能对污染进行监测、评估,这对控制污染很有帮助。中方已邀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有关人员到松花江实地考察污染情况。他表示,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愿意随时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中国控制松花江污染。

  12月4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松花江水污染事件致信俄罗斯总理弗拉德科夫。温家宝总理在信中强调,中俄两国人民同饮一江水,保护跨界水资源,对两国人民的健康和安全至关重要。温家宝总理介绍了中方已经并正在采取的措施,表示中方对此次污染持负责任的态度,重申愿与俄方进一步加强合作,消除灾害后果。

  12月8日下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俄罗斯政府第一副总理、中俄“国家年”活动俄方组委会主席梅德韦杰夫。在谈到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时,胡锦涛表示,中国政府一定会本着对两国和两国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严肃认真地处理此事。我们会采取一切必要和有效的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程度,减少这一事件给俄方造成的损害,愿与俄方加强沟通和协商,提供协助,开展合作。我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和密切配合下,有关问题一定能够得到妥善解决。梅德韦杰夫说,松花江水污染事件是俄中双方面临的共同挑战,两国要加强合作,共同克服困难,战胜灾害。

图21:黑龙江开始筑坝拦截松花江污染带(国新图库)

  12月10日应俄罗斯方面的要求,水利部门开始在黑龙江与乌苏里江的天然连接汊河抚远水道上建设一个临时封堵工程,以确保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的生产生活水源不受污染。

  2005年底,在新华社评选的2005年国内十大新闻事件中,松花江水污染位列其中。